2015成明星公司“开业”年
去年以来,演艺圈里持续爆发着“开公司”的热情,越来越多的艺人不再满足于仅仅做粉丝心目中的“爱豆”。记者通过查阅工商信息发现,2015年,仅记者已查阅到的信息中,就发现有10个知名艺人开设了共13家公司。
明星公司价值存争议
业内人士认为,大多数明星开设的公司,其最大的核心价值就是明星本人;因此上市公司收购明星的公司,收购的其实也是这个明星的“品牌”价值。
对于收购范冰冰旗下的爱美神文化,唐德影视称,当前,很多大牌的明星IP在影视产业中已不是简单地扮演演员这样一个单一的角色,而是充当多面手,他们可以凭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帮助影视公司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搭建起更有能力的团队,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创意产业中一个有力的孵化平台。
财经人士皮海洲发表评论认为,影视类上市公司在收购相关空壳公司时,其出价包括了对当事明星无形资产的评估。“但这种评估是很难有客观或固定标准的”。在价值难以量化这一现实的制约下,上市公司对明星公司的出价则具有“随意”性。
皮海洲认为,上市公司高价购买明星的“空壳”公司,是在“慷投资者之慨,是对投资者利益的牺牲”。他建议监管部门做出规定,规定应包括“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公司,其存续期应不低于3年,且最近3年公司运营正常,主要财务指标在同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等。
易凯资本王冉最近也专门撰文分析明星和上市公司之间的这一交易“路径”:“高手们的玩法是:明星和导演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视公司,把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远超过正常经纪公司分成比例)转变为公司的收入。”王冉称,这部分额外的收入几乎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数放大了很多倍,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艺人卖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完成自我价值的放大和提前回收。”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来自业内观点认为,资本火热的现实下,娱乐市场的现实本应如此。而明星们的身价,或许比普通人所能想象的更高。
推荐资讯
- 北京哈一代影视胡导正在云南密集拍摄新作品中2017-10-21
- 浅谈《战狼2》,品质+态度+信念2017-08-10
- 北京哈一代影视文化继续与央视合作拍摄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Ⅲ》2017-06-22
- 2017年影视产业风向标2017-03-15
- 2016年国产十大良心电影排名,票房与口碑都好的良心佳作2016-12-29
- 《湄公河行动》的成功,你真的看明白了吗?2016-10-20
- 2016年春节档电影:“三王”之中谁称霸?2016-03-16
- 北京哈一代有幸作为文化企业代表登录新三板2015-12-23
- 2015年电影行业的市场现状分析2015-10-19
- 热议2015年明星扎堆开设影视公司2015-06-25
- 北京哈一代影视文化参与拍摄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II》2015-02-27
- 北京哈一代影视文化与北京东方圣天亚达文化传媒达成友好合作的关系2014-06-18